至此,2003年出版《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引起老壹代學者發現外務省篡改外交記錄的風波平息或不了了之了。所謂“平息”,是指參加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的日本外交官本人通過口述史釆訪重現於社會視野,他們提供的符合歷史邏輯和學術期待的“外交證言”重建了人們對於“歷史真相”的信心;所謂“不了了之”,是指雖然外務省既不承認也不否認“篡改”外交記錄,但退休外交官的非官非民、亦官亦民“兩義性”身份使得他們的歷史證言能夠化解國家的權威性危機——至少被追究的問題已經不再被“問題化”了。而化解國家的權威性危機的原理,在於口述史釆訪及其壹體化的學術出版使得退休外交官的歷史在場權威性可視化,這與矢吹晉寫作所呈現的中國權威性構成了對話和競爭。並且,釆訪的現場性可視化也使得新生代學者能夠借用歷史在場者的權威性,實現自身學術的實證性增殖以及對老壹代學者的權威性超越。戰後中日關系研究的觀念史代表作是馬場公彥的《戰後日本人的中國觀——從日本戰敗到文化大革命、日中復交》,它與續篇《現代日本人的中國觀——從日中邦交正常化到天安門事件、天皇訪華》構成了對1945年到1990年代日本人中國觀演變的歷史考察。觀念史的研究對象是話語,日本人的中國觀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的知識生產和媒體的輿論擴大再生產過程中形成,作為民意則關系到投票行動和政策選擇。因此可以理解,戰後日本人的中國觀變遷與中日關系發展有著驚心動魄的相關性:戰後初期,投射著日本變革願望的左派理想主義中國話語控制論壇,但隨著中國的政治運動引起爭議而分化出支持派和批評派;再經過中蘇分裂和中國的政治經濟挫折,親華的理想主義中國論不斷萎縮而僅剩下極少數崇拜毛澤東的“新左翼”,1970年代初的“林彪事件”和中美關系解凍更使曾經支持中國的日本知識分子陷於沈默;之後,崛起於論壇並占據主流的是以現實主義國際政治學和權力鬥爭論為分析工具的“現代中國研究者”群體,他們擺脫中日關系的特殊歷史性質而認為中國是“沒有價值的研究對象”,其批判研究傳播了專制的、落後的、冷酷權謀的負面中國觀。而在這壹時期,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臨近使得戰爭責任成為論壇的壹大主題。但“無價值中國論”作為學術話語已然成立,為逃避賠償而否認戰爭責任和加害事實之更極端蔑視中國的“反華話語”就得以傳播,從現實主義外交邏輯討論得失的“功利主義派”與主張承擔戰爭責任的“道義主義派”兩種中日復交論勢均力敵。?這種對抗格局其實是反華、反共話語的成功,意味著日本對中國的戰爭責任倫理政治不能成立。於是,日本外交團隊在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時回避戰爭性質、逃避加害責任,準確地折射著居於輿論主流的蔑視中國觀。蔑視中國觀在資本進軍中國市場的1980年代還有所顧慮,但到中國陷於國際政治孤立的1990年代就公然制造“歷史認識”對抗了,而隨著中國的GDP數字膨脹以及領土爭議摩擦,蔑視中國觀與中國威脅論相輔相成。?於是,民意調查的嫌惡中國指標陡然上升,日本政府的強硬對華外交就成了常態。...
通過對這種崇敬與友好、批判與蔑視、敵視與對抗的中國觀的梳理,自然使中國處於被觀察、被審視對象地位的敘事結構,形成了強大的日本文化主體性及其中日關系話語權力。但應該註意到,這是由日本學者利用日本史料研究日本人認識中國的知識生產和國際傳播主體地位造成的,所以馬場公彥在其著作的中文譯本前言中非常遺憾地談到戰後中國人日本觀研究的空白狀況,他希望其著作在中國翻譯出版,能成為促使中國學者研究中國人日本觀的壹個契機。21這足以提示人們,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追究戰爭犯罪的國際法實踐並形成大國警察聯盟和平體制之後,在選舉政治的國家和平秩序中,共識過程可視化的傳播政治學取代了暴力決定論的強權政治學,知識、輿論、民意、投票的信息流程已經可以觀察和監測。因此,任何國家欲主張國際秩序,必須以自我認識、國際認識的民族知識生產與他國學術、媒體構成有條理的對話,這種象征互動已經成為全球傳播時代外交的前提,也是所謂“公民外交”的構成部分。22從2003年作為巖波書店編輯策劃出版《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到2015年作為學者在中國出版《戰後日本人的中國觀》譯本,作為日本學術出版的代表性人物,馬場公彥壹直期待、推動中日兩國的知識對話,不斷開辟著可持續知識對話的中日關系空間。新時代的中日關系需要中國的學術、出版具有相應的知識生產能力和國際傳播主體性,這種能力對稱和主體性平衡決定信息化時代國家間政治的正常和對等。...
日本表示謙遜反省而中國表示慷慨寬恕的“正常化”友好關系,演變為顯在化、固定化的民族主義立場對抗,當然首先是政治、外交遭遇的挑戰,但其實更意味著深層的文化危機——傳統的“友好論”作為中日關系的價值觀和知識範式失效了,這是嚴峻的學術課題。而就是在小泉首相堅持參拜靖國神社的沖鋒姿態與中國政府的憤怒譴責形成政治對抗儼然無解的時候,日本的學術出版做出果敢的專業應對,民間地位的巖波書店罕見地刊布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締結和平友好條約兩次談判的日本官方外交記錄。該書由時任巖波書店學術書編輯部主任的馬場公彥策劃,以東京大學石井明教授為代表的兩名日本學者、壹名在日的中國學者、壹名中國學者共同編輯,2003年8月出版,題為《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其內容包括: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保存、基於2001年4月實施的《關於行政機關保有信息公開的法律》(信息公開法)而解禁開示的兩次外交談判記錄,雙方談判參加者和歷史見證者的回憶或訪談錄,以及四位編者的專題研究論文。在隱喻化為“歷史認識”沖突的“戰爭責任問題”已經激起民族情緒對抗的輿論環境下,日本的學術出版釆取組織兩國學者合作、把政府外交置於實證歷史審查地位的行動,學術獨立、出版自由、知識對話的批判立場、思想尊嚴和專業理性得到彰顯,直觀上就構成了對現實中日關系危機的回應。而考察歷史和比較研究則可以更確切地使人認識到,內容結構獨特的《記錄與考證:日中邦交正常化、日中和平友好條約締結談判》問世是日本出版史上的創舉,推動了中日關系研究的革命性轉折,也反映著日本知識精英階層的國際傳播主體性意識。...
老司机影视会员试看区 | 国产小电影 | 一本到道dvd在线 | 九九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 干妞网精品 | 日韩无码不卡 | 国产成人在线播放 | 97视频观看视频播放 | 手机能看的网站2019 | 日本不卡无码高清免费视频 | 天堂无码 | 亚洲视频 | 日本无吗不卡高清免费阿V | 在线色情视频网站 | 老司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就是老司机,在线观看 | 日本一本道免费视频 | 老司机导航资源大全 | 免费成视频人免费看 | 日本啊+v高清在线观看 |